內容來自sina新聞
武昌一居民收藏清朝房產證 50兩白銀買175平米宅院
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珍藏瞭137年的清朝房契
(記者簡俊暉 通訊員周珊)清朝的"房產證"是啥樣?昨日,武昌區中營社區梳妝臺17號居民胡少成,向記者展示瞭137年前自傢的房契。房契顯示,當年他傢175平方米的大宅院,是花瞭50兩白銀購得的。
記者在胡先生傢看到,房契被木框裝裱起來,長約70厘米,寬約60厘米。房契用紙為宣紙,用楷體字清楚地寫明瞭立約人、立約內容、立約時間、房屋邊界、朝向、占代償當舖信貸缺錢急用哪裡借錢地尺寸、成交價格、見證人等事項,落款日期是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編者註),雖年代久遠,紙張已泛黃,但字跡仍清晰可辨。
88歲的胡先生介紹,從契約內容看,自己現在所住的梳妝臺17號房址,是清朝光緒年間一位名叫鄭洪元的人,賣給自己的曾祖父胡之俊的。房契詳細說明瞭買賣情況,並請來鄰裡作為見證人。房契特別寫明瞭房屋占地長五丈二尺、寬三丈二尺,計有三間正屋、一個套房、一個天井、兩個廂房等,換算成現在的計量單位,房屋占地面積約有175平方米。這麼一間位於武昌城中心的宅院,當時的交易價格為白銀50兩。
50兩白銀是什麼概念呢?根據資料顯示,清朝中後期一個六品官員的年薪是45兩白銀,也就是說,相當於一個"廳級公務員"13個月的工資,換算到現在並不是一筆很大的數目。
胡先生蘆洲信貸借款土地銀行借貸信貸年息稱,自傢祖上一直居住於此,這張房契是50多年前,他在清掃過世父母房間時發現的,所以就收藏起來。鑒於當時的歷史背景,他並未向別人透露此事。現在,他自覺年事已高才向子女公開。子女將其拿到字畫裝裱店,給房契加裝木框保護起來。而房契記載的帶天井的宅院,也早已變成兩層小樓。
譜牒專傢、湖北省圖書館研究員昌慶旭說,這張房契歷時137年,保存完好,對研究當時社會經濟、風俗民約有著較高價值。
新聞來源http://wh.house.sina.com.cn/news/2014-07-14/07354287569.shtml
- 信貸銀行借貸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 民間信貸借貸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 銀行土地信貸借款年息信貸銀行借貸貸款全省皆可處理
- 高雄梓官汽車貸款 新竹峨眉農地貸款 銀行信貸房貸利息缺錢急用哪裡借錢
- 民間信貸 民間信貸金主風險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 新竹小額借貸信貸年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