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自sina新聞民間房屋信貸借款任何問題免費諮詢汽車貸款
老北市 舊時代裡的夢巴黎
□ 文│本刊記者 周志香 攝影│楊樺
"我給後人留下瞭什麼,是我最在乎的。"虞生不止一次地說。北市場的胡同和巷子雖已消失在日益現代化的都市裡,他卻用筆讓這些建築還有曾經生活在建築裡的人們得到瞭永生。更重要的,是他讓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後人有"根"可尋。
經過幾番周折,我與虞生終於在北市場的翰文書店外見瞭面。他身材雖消瘦,精氣神卻顯得格外的好。"聽說今天要來這接受采訪,我高興得一宿都沒怎麼睡好。畢竟,這裡是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每次回到這裡,就跟多少年後和一位老朋友重逢一樣的感覺。"說這話時,虞生的目光顯得炯炯有神,讓人很難相信他已是一位76歲高齡的老人瞭。
看著書店對面擴建一新的北市百貨,還有被簡易門市房圍起來的那片空地,我有些疑惑當年的北市場胡同究竟在哪裡。"沒瞭,早就都沒瞭。"虞生一臉落寞地告訴我。"要知道,在那個時代背景下,老北市就相當於是當時的法國'夢巴黎'!而且我也不喜歡以人們慣用的'雜巴地'來稱呼舊時的北市場。因為這裡才是最能反映東北民俗、民生的地方。"
隨著那些胡同和巷子的一點點消失,以及瞭解老北市場的老人們一個個相繼去世,虞生不想讓這些巷子裡的故事被埋沒,也不想讓這些巷子的故事隻能作為他一個人的記憶。如果後人看到的隻是一個披著歷史外衣的"嶄新"北市,那肯定是他無法容忍的事情。
那時的老北市,故事太多瞭
虞生順著他的記憶指引著我,在北市場尋找那時的胡同與建築的"影子"。沿著翰文書店前的街道東行不遠,是現在的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一扇三四米高刻著"福安裡"仨字的"門鬥"立在館外格外醒目。站在福安巷前,虞老和我講起瞭半個多世紀前的老北市。
當年的北市場商鋪林立,熱鬧非凡,名噪天下,擁有各種娛樂場所150多傢,飯店120多傢,6傢影劇院和一批當鋪、煙館、摔跤場等,是與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上海城隍廟齊名的鬧市,"匯集五行八作,輻輳商賈遊人"。那時的北市場居民區還多以"裡"、"巷"、"胡同"來命名。僅貫通東西的皇寺大街南北兩側就有更新裡、太華裡、文慎裡、發舒裡等20多個"裡"。1937年,虞生出生在發舒裡胡同,他的父親是個七級瓦匠,母親是個一字不識的傢庭婦女。而原名盧貴寶的他,名字也是四歲上私塾時教書先生幫忙起的。
"讀瞭一年私塾後,由於父親討厭日本人,就一直沒讓我進正式的學校,那時別的孩子去上學,我就在北市場瘋跑,所以我對老北市的巷子可以說是瞭如指掌,也見識瞭巷子裡的生活百態。後來我寫'北市場三部曲'的時候,很多熟悉我的人都很驚訝,覺得一個連小學都沒畢業的人怎麼可能成瞭作傢呢?還寫出瞭上百萬字的東西,簡直太不可思議瞭!"
說到福安裡,虞老說他當時還隻是個孩子,根本想不到出入這裡的人竟會在日後帶著全中國的老百姓建成一個新中國。"也是在後來我才知道,從1927年10月至1936年期間,福安裡的那棟面闊六間進深一間的硬山式青磚瓦房,尤其是東側的那四間房,就是當時的中共滿洲省委機關,它曾是共產黨在東北地區的最高領導機構。"說到這裡,虞老又把目光望向瞭不遠處。"還有北邊的那棟硬山式青磚灰瓦民宅,坐北朝南有六間正房的那個地方,其中東面的兩間還曾是劉少奇的秘密居址。那也在1929年到1930年期間的事瞭,當時他擔任第五屆中共滿洲省委書記時就在這秘密居住過。這些都是福安裡之所以如此著名的原因。"說著說著,他的表情也變得凝重起來,好像想起瞭什麼似的。"可那個時候,我還沒出生呢!就算後來滿巷子瘋跑時,也不懂這個。畢竟還是個幾歲大的孩子,誰能想到這些啊!"
這裡見證瞭我的輝煌和落寞
也就是在這樣的巷子裡,虞生開始瞭他的音樂啟蒙。"當時這裡有個賣鞋的攤主拉小提琴招攬顧客,他拉琴拉到陶醉時,有人把鞋偷走瞭他都不知道。我就幫他看攤子,幫著敲敲木魚伴奏,耳濡目染學會瞭一些小提琴的技法,並深深愛上瞭拉小提琴。"
虞生在音樂上是很有天分的,再加上喜歡琢磨,很快就有瞭一定的造詣和知名度。輾轉於全國多傢管弦樂團後,他最終還是選擇離開瞭遼寧歌劇院,辦起瞭自己的培訓班,在北市場"德源堂"二樓教學生拉小提琴。整個60年代,教小提琴維生的那段日子讓虞生過得很富裕,也很有名氣,甚至每個月都能有200元錢的收入。"在那個時候,一碗壇肉才賣4毛錢,我一個人的收入足夠養活全傢6口人,還綽綽有餘呢!"
這樣的幸福並未持續多久。在"文革"期間,虞生被打成瞭"反革命"送去勞教,父親在聽說這事後突發高血壓去世瞭。從未遭受過這麼大打擊的虞生曾一度輕生,所幸毒藥過期才沒能成功。等到迎來平反的時候,他已做過扛大包、拉大車甚至淘大糞等30多種體力活瞭。經歷瞭這麼多變故,特別是看到北市場在這些年來的滄桑變化,他突然覺得自己應該寫點什麼,一是把自己的經歷記錄下來,更重要的是給後人留下關於北市場的一份記憶。到瞭1984年的時候,他從北市場搬瞭出來,因為有些地方已經開始瞭拆遷工作。眼看著曾經的繁華滋生出的文化和藝術就要遠去,虞生萌生瞭創作"北市場三部曲"的想法。
&土信貸南投水里土信貸emsp;之後的幾年,每天去北市場成瞭虞生的固定習慣。通過各種渠道尋找北市場在世的老人,以前的剃頭匠、撂地藝人、寺廟的神職人員、走街串巷吆喝的買賣人......錄瞭100多盤磁帶,用壞瞭兩臺錄音機。而他的"北市場三部曲"(《朦朧煙花巷》、《發舒裡胡同》、《皇寺路大街》)此後也陸續得以出版。隨著當年的北市場的景象漸漸在人們的記憶中變得模糊,"北市場三部曲"便越發顯得彌足珍貴瞭。
采訪臨近結束的時候,虞老帶我來到瞭他的出生地發舒裡胡同原址,就是翰文書店大樓往西的一片區域。走進西側過道,除瞭幾座年頭已久的住宅樓,就是一片簡易門市房,一傢傢小商戶正在營業。虞老指著一傢米線店門前的一張桌子說:"那下面大概是北市場老井的所在位置。"沿著過道往裡走,最後在北側依稀看到瞭胡同西向出口的影子。現在這裡一側是拆遷完畢長滿青草的空地,一側還殘留著幾戶低矮的平房,但虞生卻沒有表現出任何的驚訝和喜悅。用他的話說,這也早不是當年的建築瞭。"當年老北市的一切,現在都很難找到蹤跡瞭。那時的這個地方,有那麼多漂亮的有趣的小型建築物!更主要的,是這些東西都有著那個時代的印跡,是那段歷史的見證,也包括我這一生的輝煌和落寞。所以我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它、懷念它。這些是跟歷史和記憶有關的東西,而這才應該是最珍貴的。沒瞭這個,就算是蓋起再多的高樓大廈,對於我們的子孫後代來說,又有多少真正的意義呢?"
新聞來源http://sy.house.sina.com.cn/news/2013-08-26/14582384462.shtml
留言列表